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海底捞海外业务申请港股上市,三年累亏16亿,今年经营回暖

2023-05-25 01:39:27 1149

摘要:连续三年亏损,人工成本高企2012年,海底捞首次走出国门,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次年,海底捞进驻美国洛杉矶,2014年,海底捞在韩国首尔落下一子。除了提供海底捞招牌的锅底、菜品外,针对海外市场,海底捞还会提供本地化的食材,如在东南亚...

连续三年亏损人工成本高企

2012年,海底捞首次走出国门,在新加坡开设了第一家海外门店,次年,海底捞进驻美国洛杉矶,2014年,海底捞在韩国首尔落下一子。除了提供海底捞招牌的锅底、菜品外,针对海外市场,海底捞还会提供本地化的食材,如在东南亚餐厅的冬阴汤锅底、日本的味噌汤锅底。

各地特色餐饮

特海国际分别在新加坡、韩国和美国的餐厅

根据招股书,截至今年3月31日,特海国际在亚洲、北美洲、欧洲、澳洲11个国家开设了97家餐厅。到了今年7月4日,特海国际的餐厅增长至103家。

各地餐厅分布。来源:招股书

餐厅经营和外卖业务是特海国际的主要收入来源,2019年-2021年,特海国际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33亿美元、2.21亿美元、3.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67亿元、14.87亿元、20.99亿元。

业务构成

过去三年,特海国际尚未实现盈利,而且,亏损的幅度还在不断加大。2019年-2021年,特海国际的年度亏损分别为3301.9万美元、5376.0万美元、1.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2亿元、3.62亿元、10.16亿元。

餐饮行业素来有“房租高、人工高、食材成本高、利润低”的难题,特海国际人工成本高企问题更为突出,在特海国际的成本结构中,员工成本历来占比最高,食材成本也在不停攀升。

2021年,特海国际的员工成本高达1.43亿美元,同比增长43.0%,占收入的比例达45.9%;2021年,其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为1.14亿元,同比增长44.3%,占收入的比例为36.4%。

而在国内市场,食材成本是海底捞最大的开支,2021年,这部分支出为179.77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为43.73%,员工成本为148.75亿元,占比为36.18%。

在凌雁咨询首席分析师林岳看来,未来三年特海国际要扭亏为盈恐怕难度不小。林岳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海外市场非常复杂,其文化和当地法规、经济环境、人文政治都与国内大不相同,再加上还有疫情反复的影响,未来三年特海国际还要做好亏损的准备。“扭亏为盈对于当下特海国际申请独立上市是重要的,但对于长远发展又不是最紧要的。特海国际要重点打造一些基础建设,把内功练好,才能在后面扭亏为盈。”

今年海外市场客流量和翻台率回明显

比起海底捞在国内市场的经营规模,特海国际的整体体量不可同日而语。

2021年,海底捞在中国大陆的营收为368.62亿元,餐厅总数为1329家,营收规模和餐厅数量分别是特海国际的17.5倍和14倍。而且,这还没有把中国港澳台市场计算在内。

疫情以前,海底捞在海外市场还是吸引了不少消费者。2019年全年,海底捞海外38家门店一共吸引了约810万人次的客流量,翻台率达到4.1次/天。

随着2020年疫情暴发,海底捞在海外的餐厅受到较大影响,2020年,其客流量跌至约710万人次,翻台率从4.1次/天下滑至2.4次/天;2021年,海底捞的餐厅总数增至94家,客流量也明显增加,达到约980万人次,但是,翻台率“跌跌不休”,仅为2.1次/天。

今年以来,特海国际的经营状况和翻台率明显回暖。今年第一季度,特海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09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了60.29%,餐厅客流量同比增长了60.3%至380万人次,餐厅翻台率上涨至2.7次/天。

同时,特海国际表示,随着2022年许多国家已经逐步放开疫情限制,今年第二季度,特海国际的翻台率增长至3.3次/天,客流量增长44.7%至550万人次。

目前,海底捞尚未公布2022年的经营情况,根据年报,2021年,其在中国大陆市场的翻台率为3.0次/天,这也意味着,当前特海国际的翻台率有可能实现反超。

特海国际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人均消费金额更高,2021年,特海国际的人均消费金额为30.3美元,折合人民币203.81元,同期,海底捞大陆市场的人均消费为101.2元,随着特海国际加大对东南亚市场的布局,其人均消费金额有所下降,为184.98元。

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翻台率、人均消费水平,海底捞和特海国际的发展步调都不太一致。海底捞认为,将特海国际从集团里分拆出去,更有利于使各自业务有更聚焦的发展及策略规划,并能为各自业务更好地分配资源,更有利于特海国际获得独立的上市地位及独立的募资平台,更有利于提升其业务形象和市场影响力。

此前,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师沈萌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餐饮国内市场和其他地区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所以海底捞两部分业务的表现预期也可能导致估值差异,“为了更好突出两部分业务整体发展的差异化,海底捞选择以不涉及融资的介绍上市的方式将其他地区业务分拆,也符合海底捞估值收益充分最大化的目的。虽然与国内业务规模有差距,但不妨碍其顺利分拆介绍上市。”

林岳指出,特海国际选择分拆出来申请独立上市是一个比较明智的策略,一来避免影响海底捞品牌,二来不拖累国内成熟的业务体系和盈利能力。

开店放缓,将开发新品牌,谋求收购机会

独立出来的特海国际未来将如何发展?

2021年11月,海底捞因为“错判疫情”“扩张太快”,而选择“断臂止血”,大规模关店276家。去年,特海国际同样调整了扩张计划,优先现有餐厅,减慢新餐厅开业的数量及广度。

2021年,特海国际新增餐厅数量22家,较上一年度减少14家,截至2022年7月,特海国际今年新增餐厅数量仅为9家,开店速度明显放缓。

过往,特海国际新开业的餐厅一般在六个月内实现盈亏平衡。特海国际预计,疫情缓和及新餐厅总数的比例减少将会为其盈利能力带来正面影响。 特海国际还将战略性优化、扩展餐厅网络,提高餐厅密度,并向具有显著增长潜力的新国家扩张。

在未来餐厅经营层面,特海国际计划通过折扣、特殊菜品或套餐提升餐厅非高峰时段的经营效率,并在更多餐厅推出外卖服务,以作为堂食服务的补充,推动预包装食品的销售,并通过与本地供应链合作,升级供应链。

与此同时,特海国际还将在国际市场上探索建立新的中式餐饮品牌,并且寻找机会收购能够与其现有业务实现协同效应的高品质业务或资产,以加强其市场地位和竞争力。

早在2020年9月,海底捞就通过收购,将汉舍中国旗下的面条餐厅品牌“Hao Noodle”收入麾下。Hao Noodle目前在纽约经营2家餐厅,其中一家餐厅曾上榜2018年纽约米其林超值餐馆。这个品牌已经在今年4月转入特海国际旗下。

林岳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特海国际在海外市场还有发展机会,特别是在华人聚集地区和相对成熟的商圈。特海国际可以多尝试O2O和外卖,才能一定程度上抵御疫情反复的影响,可以重点打造数字化基础建设,和其他餐饮或知名品牌跨界合作,这样一来,特海国际还是很有机会把中国元素和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詹丹晴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